学界动态

    中国助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海洋十年”发布会在上海举办
  • 202572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简称“海洋十年”)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发布会围绕“海洋十年”进展以及我国9项大科学计划展开,集中展现了中国助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和成效。发布会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主任乔方利研究员主持。

    “海洋十年”,我国深度参与的全球科学倡议

    为有效应对全球海洋健康状况衰退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海洋十年”于202111日正式启动该倡议旨在加强全球合作,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全球海洋治理之间的无缝对接,围绕“科学我所需、海洋我所期”的愿景,合作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海洋十年”已成为迄今最大规模的全球性海洋科学倡议,将对全球海洋治理带来深远影响。

    我国是深度参与“海洋十年”的国家之一。2022年,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牵头联合十三个部委正式成立“海洋十年”国家委员会。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DCC-OCC)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承办,于20226月获批成立,20239月正式启动,为全球8个协作中心之一。目前,我国已经获批9项大科学计划、5个实施伙伴和21个项目。

    在发布会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高级项目主管管松围绕“海洋十年”进展与成果作报告:首先介绍了协作中心十大核心职能,包括协调大科学计划、推动利益攸关方参与、推动新行动、监测与报告、提高公众意识等;接着介绍近年来围绕各项职责开展的各项工作,如牵头并举办三届推动“海洋十年”实施年度研讨会,发起“海洋十年”进校园联盟、推动海洋素质教育,发布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方案工具包 (COAST),牵头编制“海洋十年”中国进展报告等;最后指出,我国在推进“海洋十年”中付出了切实的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正在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关键贡献者。

    大科学计划,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科学解决方案

    发布会上,我国大科学计划的科学家代表分别介绍计划所对应的“海洋十年”挑战、主要科学目标和实施方案。

    据了解,截至20257月,全球共有62项大科学计划获批,其中9项由我国科学家牵头主导,数量仅次于美国,而上海是全球唯一有3个大科学计划的城市。

    大河三角洲计划(Mega-Delta Programme)的全称是“大河三角洲:为可持续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该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在梳理全球三角洲存在的共性困境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加强三角洲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提升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以及提出基于自然的管理方案,应对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球海洋负碳排放(ONCE)大科学计划由厦门大学牵头,首席科学家是焦念志院士。以微生物碳泵是气候变化的双向调节器为核心理论,提出“从科学到治理”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涵盖基础理论研究、示范工程建设、国际合作以及碳中和国际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为推动全球海洋碳汇的理论创新、工程示范与标准制定提供中国智慧。

    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SF)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旨在引领对海洋-气候关系的科学理解,提供无缝预报产品和服务,促进有效的海洋管理服务。目前,OSF大科学计划下设11个项目,涵盖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的全链条,国际合作网络覆盖来自54个国家的75家科研院所和5个国际组织。其发布的海洋早期预警通用系统——“海洋之神”(OCEANUS)公共产品涵盖全球海洋数值预报、海洋珊瑚礁白化预警、海上搜救预报、海上溢油等子系统,通过集成数据观测、数值模拟与预警平台,推动高质量海洋预报产品在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全球海底生态系统与可持续性(GSES)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聚焦海床下微生物群落、碳循环及沉积环境研究,旨在揭示深海碳汇机制并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数字深海典型生境(Digital DEPTH)计划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牵头。该大科学计划聚焦冷泉等生态系统,通过观测与建模构建高精度数字生境,打造跨学科陆海系统表达平台,为深海地形绘制与区域管理提供支撑。

    深海微生物组与生态系统(DOME)由上海海洋大学牵头,聚焦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率先量化海洋真菌碳储存能力,助力全球海洋治理新秩序的构建。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GHEP)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聚焦深渊生态、地质过程与污染物研究,推动建立全球深渊研究中心和国际深渊联盟,实现航次协作与资源共享。

    此外,全球河口检测(GEM)计划由香港城市大学牵头,海洋自然灾害防治与环境健康增值(SIO-MNR)计划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呼吁年轻科学加入大科学计划

    作为“海洋十年”重要行动之一,大科学计划定位于全球性或地区性行动,以完成一项或多项“海洋十年”挑战,具有长期性、综合交叉性的特点。乔方利研究员说,大科学计划的数目持续增长中,我国科学家主导的9项大科学计划有2项是2025年新入选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正处于非常好的时机,他希望科学家以“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为契机,为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将我国的海洋科技推到世界先进水平,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科学前沿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学者的创新与活力。在发布会上,不止一位发言的科学家呼吁感兴趣的年轻学者加入大科学计划。乔方利研究员说,参与的过程很重要,希望更多的年轻的科学家积极参与大科学计划,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进而主导和发起国际研究项目。


  • 发布日期: 2025-07-18  浏览: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