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E-mail订阅
下载中心
学界动态
留言板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
审稿中心
|
编辑中心
《自然杂志》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关于谨防假冒《自然杂志》网站的...
《自然杂志》82篇文章入选中国...
《自然杂志》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自然杂志》入选第五届上海市高...
《自然杂志》2篇文章被《新华文...
高被引论文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李军;吴平治;李美茹;吴国江
自然杂志 2007, 29 (
1
): 21-21.
摘要
(
3492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危机是人类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如何发展我国能源植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24
)
Select
2.
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
周名江;于仁成
自然杂志 2007, 29 (
2
): 72-76.
摘要
(
3126
)
可视化
收藏
近些年来,全球有害赤潮发生的频率、规模及其危害效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害赤潮的形成受到赤潮原因种适应特征与竞争策略、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害赤潮藻种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改变水体理化特征等对人类健康、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危害。迫切需要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和发展赤潮应急治理技术,以降低有害赤潮的规模及其危害效应。我国近海有害赤潮问题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而且有毒有害藻种形成的赤潮越来越多,对于我国近海赤潮演变的趋势与潜在危害效应应给予充分关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04
)
Select
3.
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回顾和展望
郑粉莉;王占礼;杨勤科
自然杂志 2008, 30 (
1
): 12-16.
摘要
(
2413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的历史,基于对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求分析,提出了今后我国土壤侵蚀研究应加强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土壤侵蚀环境效应评价,侵蚀灾害预警,重大工程及全球变化对侵蚀环境影响和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95
)
Select
4.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武高林;杜国祯;
自然杂志 2007, 29 (
3
): 159-164.
摘要
(
3131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综合的草地改良和恢复技术体系,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制度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饲草供应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上建立集约化的高效社区模式草地畜牧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是实现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41
)
Select
5.
风能及其利用
林宗虎
自然杂志 2008, 30 (
6
): 309-314.
摘要
(
2201
)
可视化
收藏
风能是一种清洁、资源丰富、不产生室温气体的自然可再生能。在当前矿山能源面临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无论从经济上获知技术上都是以下功能可以首选的替代能源。全球均在对其加速开发和利用。笔者介绍了风的成因和特性,风能的估价方法及全球和我国风能的资源量。并着重介绍了全球和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进展过程、发展趋势和前景。此外还扼要介绍了风力提水、风帆助航及风力致热等利用风能的技术和现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82
)
Select
6.
自适应光学技术
姜文汉
自然杂志 2006, 28 (
1
): 7-13.
摘要
(
3279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光学波前误差是困扰光学界几百年的老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自适应光学通过对动态波前误差的实时探测—控制—校正,使光学系统能够自动克服外界扰动,保持系统良好性能。本文在说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后,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三套自适应光学系统及其使用结果:1.2m望远镜天体目标自适应光学系统,“神光I”激光核聚变波前校正系统和人眼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3
)
Select
7.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况及展望
林宗虎
自然杂志 2010, 32 (
4
): 196-201.
摘要
(
2446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质能是一种储存于生物质内的能源,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发展、且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CO2量与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O2量相近,同时植物自身还起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因而在能源紧迫和力求减少温室气体的今天,其开发利用备受全球各国重视,发展前景宽广。本文着重介绍其利用技术、现况和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67
)
Select
8.
能否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我国节水农业现状与展望
山仑;张岁岐
自然杂志 2006, 28 (
2
): 71-74.
摘要
(
1969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不但水量缺,水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所以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介绍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54
)
Select
9.
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郭跃伟
自然杂志 2009, 31 (
1
): 27-32.
摘要
(
1478
)
PDF(pc)
(809KB)(
284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对海洋天然产物,海洋药物的研究起源、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并对该学科将来发展方向、发展潜力做了展望和评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45
)
Select
10.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
李小文
自然杂志 2007, 29 (
2
): 69-71.
摘要
(
6488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学第一定律(TFL)由美国地理学家Tobler提出。由于计算机和遥感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地理学的革命,第一定律作为定量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概念,在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引起巨大反响。但它关于距离的定义和空间邻近关系的描述是含糊的,这局限了它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我们提出加入时间维,用“流”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传统应用中的“距离”,从而用“时空邻近度”来替代“空间邻近度”,以促进地理学第一定律的更广泛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33
)
Select
11.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徐玉如, 李彭超
自然杂志 2011, 33 (
3
): 125-132.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1.03.001
摘要
(
1410
)
PDF(pc)
(1643KB)(
2840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类海洋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水下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探索海洋最重要的手段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作者对水下机器人进行了定义与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针对智能水下机器人的主要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28
)
Select
12.
无限的氢能——未来的能源
毛宗强
自然杂志 2006, 28 (
1
): 14-18.
摘要
(
1527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目前日益加重的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氢作为二次能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正在试验使用氢能给工厂和家庭供电、供热,驱动汽车、船舶、摩托车、自行车。本文对氢能的利用以及发展前景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10
)
Select
13.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
方精云;郭兆迪
自然杂志 2007, 29 (
1
): 1-1.
摘要
(
2006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表层各圈层中的积累和流动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表观上看,现代的全球碳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热带毁林所排放的一部分CO2不知去向,这被称为“CO2失汇”。研究表明,北半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吸收了这部分去向不明的CO2。本文对“CO2失汇”的由来、陆地碳汇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中国陆地碳汇的大小等进行了评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9
)
Select
14.
从海底观察地球——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汪品先
自然杂志 2007, 29 (
3
): 125-130.
摘要
(
1629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海洋科学界正着手建设海底观测系统的网络,以探测和理解大洋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过程。这是继地面/洋面和空间之后,观测地球系统的第三个平台。从海底进行连续的实时观测,将使得人类可以长期“呆”在海里,从而改变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同时,这第三平台还将提供窗口,窥测地球的内部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6
)
Select
15.
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颖;戴松元;孙云;冯良桓
自然杂志 2010, 32 (
3
): 156-160.
摘要
(
1040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主要对目前薄膜电池研究和产业化的主流技术进行论述,包括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碲化镉与铜铟镓硒等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以及染料敏化电池等,对每种技术分别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产业化状况进行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4
)
Select
16.
中国的神光——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
朱健强
自然杂志 2006, 28 (
5
): 271-272.
摘要
(
1147
)
可视化
收藏
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为人类提供理想的能源。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支持的大科学工程项目。该装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是我国中近期惯性约束聚变重要实验平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97
)
Select
17.
蚁群算法的研究进展评述
段海滨;王道波;于秀芬
自然杂志 2006, 28 (
2
): 102-105.
摘要
(
1297
)
可视化
收藏
蚁群算法是近几年优化领域中新出现的一种启发式仿生类并行智能进化系统,该算法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和正反馈机制,易于与其他方法结合,目前已经在众多组合优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介绍回顾蚁群算法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简要评述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蚁群算法改进模型及其应用情况,最后对蚁群算法在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96
)
Select
18.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干福熹
自然杂志 2006, 28 (
4
): 187-193.
摘要
(
1872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概况以及近半个多世纪来科技考古的结果作了简要的阐述。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技术产生于公元前500年春秋末战国初期。从中国出土的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的演变,阐明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与西方古代玻璃的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88
)
Select
19.
中国酸雨模式研究回顾与所面临的挑战
王自发;高超;谢付莹
自然杂志 2007, 29 (
2
): 78-82.
摘要
(
2089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关于酸雨形成原因、化学特征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主要的酸雨数值模式研究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酸雨未来的变化趋势和模式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86
)
Select
20.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与探讨
彭靖 卢大儒
自然杂志 2010, 32 (
6
): 338-343.
摘要
(
1496
)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试管婴儿技术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技术,为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带来了重大变革。试管婴儿技术主要是融合了体外受精技术与胚胎移植技术,旨在帮助各种不孕不育症夫妇繁育后代。30多年来,在原有基础上,试管婴儿技术还发展演变出了胞内单精子注射以及胚胎移植前遗传诊断等其他方法,使得其功能大幅扩展。本文将对试管婴儿技术,发展历程和引发的伦理社会问题作一个简要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