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4
    特约专稿
    翼龙蛋与胚胎化石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张鑫俊,蒋顺兴,汪筱林
    2017, 39(3):  157-165.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1
    摘要 ( 444 )   PDF (8612KB)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翼龙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推测其为卵生,直到2004年先后报道的三枚来自早白垩世含有胚胎的翼龙蛋才证实了翼龙的确为卵生。之后,在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一件悟空翼龙类的标本,在其体外腰带附近和体内共发现了两枚大小相当的翼龙蛋,据此了解到翼龙具有双侧功能性输卵管,不同于现生的大多数鸟类。在中国新疆哈密首次报道了5枚早白垩世的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化石,对其中一枚蛋化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其与现生锦蛇蛋的蛋壳结构十分相似,具有一层薄的钙质外层和一层厚的壳膜层。在今后的考察中,有望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三维立体保存的含胚胎的蛋化石,并在翼龙胚胎发育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

    专题综述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与水质变化的新认知
    朱立平,乔宝晋,杨瑞敏,刘翀,王君波,鞠建廷
    2017, 39(3):  166-172.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2
    摘要 ( 582 )   PDF (1981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湖泊作为地表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通过陆-气之间的水汽和能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如降水、气温),而且通过沉积物记录了过去的气候变化信息。湖泊的水量和水质是制约湖泊与大气水分能量交换和湖泊沉积过程的基本要素,对青藏高原湖泊水量、水质的基础调查工作是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对气候响应与影响的关键。基于最近5年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的湖泊基础调查工作,明晰了过去对青藏高原重要湖泊基础资料的模糊认识,阐述了湖泊面积、水量变化的时空差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基于遥感水色开展大范围长、时间湖泊水质研究的新方法。

    新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绿度变化及动因
    张镱锂,李兰晖,丁明军,郑度
    2017, 39(3):  173-178.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3
    摘要 ( 818 )   PDF (2506KB)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载体,其生态系统变化已成为公众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视角阐释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植被绿度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2000—2013年青藏高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总体增加3%~5%,或称变绿了,但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出现下降。约98.34 万 km2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的地区面积为16.85 万 km2,主要分布在高原中东部;约5.73 万 km2的地区覆盖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中0.18 万 km2的地区显著下降,主要位于西藏中西部。气候暖湿化和生态建设是高原植被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但局部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和气候暖干化导致的高寒植被退化也不容忽视。

    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原树线一直上升吗?
    王亚锋,梁尔源,芦晓明,朱海峰,朴世龙,朱立平
    2017, 39(3):  179-183.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4
    摘要 ( 583 )   PDF (1807KB) ( 3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线上树木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低温限制,因此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然而,全球树线调查数据显示,近百年来约50%调查样点树线上升明显,其余则保持静止状态。以上事实揭示,除了气候因素,非气候因素(如竞争等种间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树线的位置变化。青藏高原拥有全球海拔最高的天然树线,是探讨气候和非气候因素对树线变化影响的理想区域。研究发现:树线之上低矮稀疏的灌丛或草丛成为幼苗萌发或生长的“避难所”,从而有利于树线
    大幅度爬升;而高大茂密的灌丛则会形成一道宽厚的“封锁墙”,从而抑制树线的上升。因此,变暖背景下树线位置倾向于向更高海拔爬升,但爬升速率受到树线之上种间关系的调控。变暖并不一定会造成树线位置的显著上升。

    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的变化及其影响
    孟凡栋,斯确多吉,崔树娟,王奇,李博文,汪诗平
    2017, 39(3):  184-190.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5
    摘要 ( 1068 )   PDF (1666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物候是植物生活史的周期性循环事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物候初始期变化总体表现为返青期和初花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的趋势,而果实期则保持相对稳定;增温延长了生长季,主要是通过延长开花等繁殖物候而实现的。青藏高原的物候变化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放牧的驱动,暖湿化和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提前或延长物候期,而暖干化则延迟或缩短物候期。物候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农牧区生产以及旅游业(如赏花节)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更少。针对当前青藏高原物候研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从生理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不同视角来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反馈。

    自然论坛
    小囊泡中的大学问——外泌体的前世今生
    贝毅桦,喻溥蛟,肖俊杰
    2017, 39(3):  191-200.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6
    摘要 ( 732 )   PDF (1943KB) ( 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00 nm,主要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膜囊泡,可携带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本文系统阐述了外泌体的发现历程、主要功能,及其在肿瘤生长、转移、免疫逃逸、诊断、治疗和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心脏再生等多种心血管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总而言之,外泌体这个小小囊泡中蕴藏着大学问。

    地球起源以及大陆的生长与破坏
    万天丰
    2017, 39(3):  201-209.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7
    摘要 ( 710 )   PDF (3036KB)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的地球是45亿年前从太阳系星云中的较重元素所组成的星子非均匀吸积、增生而成的。陨击作用造成地表岩石撞碎,诱发地幔的超临界流体或岩浆上涌,造成剧烈的火山爆发,并使地幔上部硅酸盐中的气体挥发分在固体地球表面聚集,逐渐演化成水圈、大气圈。洋壳主要是由深部铁镁硅酸盐岩大面积喷出地表所形成的拉斑玄武岩所组成,可能是陨击作用所派生的片麻岩穹窿则造成了原始大陆地壳的核心。岩石圈板块在18~16亿年前开始形成。大洋与大陆板块间俯冲作用和陆陆板块间碰撞作用的应变速率都是极低的, 它们可以造成岩石的局部破裂,但是韧性变形作用、变质作用,以及岩浆与超临界流体的贯入与冷凝却使岩石愈合, 非但没有使大陆被破坏与撞碎, 反而使大陆不断地增生。亚洲大陆板块就是从18亿年前或16亿年前到现代,由27个较大的古地块及上百个小地块,经过14次板块间的俯冲或碰撞而汇聚成的。至于大陆的破坏,则可能是地幔羽的隆升或巨大陨石撞击所诱发的。

    自然科学史
    神奇的酵母,科学的宠儿
    郭晓强,黄卫人
    2017, 39(3):  210-221.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8
    摘要 ( 851 )   PDF (4673KB)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基于自身诸多优势而成为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模型。借助酵母无细胞体系阐明了酶的功能、酶的构成、辅酶特性、tRNA结构和真核转录机制等。酵母作为模式生物在细胞周期、囊泡运输、细胞自噬、端粒保护、蛋白质折叠、未折叠蛋白应答、DNA损伤应答、雷帕霉素靶点和组蛋白调节等重大发现中做出了根本性贡献。许多科学家也因此荣获诺贝尔奖。本文全面介绍酵母在科研中的应用价值。

    科学时评
    三喜临门
    关毅
    2017, 39(3):  222-230.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9
    摘要 ( 434 )   PDF (2069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天舟一号到C9 1 9 大型客机,再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的涌现,提振了国人信心,举世瞩目!天舟一号让走向深空更近一
    步,国产大飞机让梦想翱翔于蓝天之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向地球深部进军……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国重器”的突破刷屏了。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中国的创新之音将会更加激越、昂扬!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必将有更多的捷报和好消息在前方等着我们。

    科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