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论坛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十年黄金发展的粲物理
    于福升
    自然杂志    2023, 45 (5): 394-396.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23.03.011
    摘要166)      PDF(pc) (1980KB)(152)    收藏
    1974年丁肇中和Richter教授发现粲夸克被称为粒子物理学的革命,随即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奖。研究粲夸克弱衰变性质的粲物理在过去十年间取得巨大进展。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被科技部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现粲衰变的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被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为“2019年十大突破”。中国理论与实验团队为这两项突破性进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肥胖治疗的挑战与希望
    张彦康, 张婷, 李雨, 马欣然, 徐凌燕
    自然杂志    2022, 44 (6): 469-479.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22.03.012
    摘要816)      PDF(pc) (1842KB)(818)    收藏
    肥胖是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长期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近年来,全球肥胖人数持续上涨,肥胖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下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肥胖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干预肥胖的手段仍然有限。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肥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提出干预策略。文章对肥胖的发生因素、干预策略、现有问题以及未来前景进行讨论。总而言之,肥胖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新的减肥方式也给人们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盘点云南植物王国的家底
    周浙昆, 陈琳琳
    自然杂志    2021, 43 (6): 459-466.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21.06.008
    摘要875)      PDF(pc) (12794KB)(606)    收藏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4.1%的区域内分布了苔藓126科499属1 906种、蕨类61 科193属1 363种、裸子植物9科25属113种、被子植物244科2 367属15 951种,即云南高等植物的种数为19 333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一半以上。除了高等植物,云南另有地衣66科203属1 067种、大型真菌124科599属2 729种。云南具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流石滩灌丛的各种植被类型,共包含14个植被型、38个植被亚型、474个群系。丰富的地球环境多样性、 立体气候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云南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近年来,云南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如:摸清植物的家底、 编制保护名录、建立种质资源库、保护极小种群等,使云南的植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深时古土壤——远古地球环境演变的“记录仪”
    李军, 黄成敏, 刘艳梅
    自然杂志    2021, 43 (2): 141-148.  
    摘要701)      PDF(pc) (6204KB)(472)    收藏
    深时地球环境演变的定量化和系统化研究对于服务宜居地球建设意义重大。古土壤是认识深时地球历史演化的一把钥匙。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深时古土壤的鉴别特征,并从深时古气候环境重建、深时古景观恢复、深时关键带研究和重要地质气 候事件响应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深时古土壤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深化深时古土壤研究和深入理解深时地球环境演变提供借鉴与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李通, 崔丽珍, 朱佳佩, 陈劭锋, 董祚继, 崔骁勇, 刘雅莉, 王艳芬, 宁瑶
    自然杂志    2021, 43 (2): 149-156.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21.02.010
    摘要374)      PDF(pc) (2277KB)(455)    收藏
    草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在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生产、遏制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促进可持续社区建设等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能力衰退、生态功能降低,严重威胁着中国生态经济安全,而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又要回归于草地生态系统本身。因 此,需要明晰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重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科学研判家畜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作 用。据此文章提出4条保障措施支撑未来草地健康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提供路径选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硒,人类不可或缺的元素
    邵黎雄, 陆建梅, 姜雪峰
    自然杂志    2019, 41 (6): 453-459.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9.06.009
    摘要3291)      PDF(pc) (1547KB)(944)    收藏
    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VIA族,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硒在生命现象、医药健康、农业食品、玻璃、电子、化工和冶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硒的发现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出发,介绍了硒在不同领域的主要价值和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全球岩石圈板块为什么会运移?
    万天丰,尹延鸿
    自然杂志    2019, 41 (1): 63-70.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9.01.010
    摘要3251)      PDF(pc) (4865KB)(610)    收藏

    全球岩石圈板块运移的动力学机制,长期以来始终是一个议而不决的难题。地质演化历史的大量信息都埋藏在岩石圈内部,很少出露地表。然而,近2亿年来的地质信息出露比较多,资料也比较可靠,学者可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全球中、新生代7次板块运动模式的变化,可以认为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表层诱发的,而不是如流传很广的“地幔传送带模式”假说所认为的那样产生的。每隔3 300万年左右,地球都会随太阳系一起穿越一次星际物质较密集的
    银道面,引起引力场的巨变。引力场的改变使一些小行星改变其原来的运行轨道,从而导致地球表层受到来自陨石的不同角度的撞击,诱发地球岩石圈板块运动方向或模式的改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关于美丽中国体系建构的思考
    邓伟,宋雪茜
    自然杂志    2018, 40 (6): 445-450.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6.008
    摘要2858)      PDF(pc) (1539KB)(348)    收藏

    “美丽中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要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尚而鲜明的可持续发展情怀与时代先进思想。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构成的,并直接受文化和科技力量的推动。只有深刻解读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才能在美丽中国体系建构上充分体现科学性,才能针对性施策
    和精准发力,才能做到时空有序且高效地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深时”古气候对现代全球变暖及不确定性的启示
    魏军晓,岑况
    自然杂志    2018, 40 (6): 451-458.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6.009
    摘要2516)      PDF(pc) (2330KB)(463)    收藏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
    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谈谈微引力透镜
    姬扬
    自然杂志    2018, 40 (5): 376-378.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5.008
    摘要2080)      PDF(pc) (1121KB)(65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一杯咖啡背后的拓扑
    顾险峰
    自然杂志    2018, 40 (4): 280-284.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4.007
    摘要649)      PDF(pc) (1442KB)(331)    收藏

    日常喝咖啡,可以使我们感悟到奇妙的拓扑学原理。我们均匀搅拌咖啡,咖啡静止后会有一个分子回到初始位置,这是经典的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我们用代数拓扑的方法加以证明;咖啡拉花经过搅拌后变得愈发复杂,但是咖啡拉花的抽象模式保持不变,这反映了曲面同胚映射的动力学特性,可以用泰希米勒空间和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加以证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听黄土粒儿说滑坡
    彭建兵,段钊
    自然杂志    2018, 40 (4): 285-289.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4.008
    摘要519)      PDF(pc) (1448KB)(222)    收藏

     黄土受自身结构属性影响,在自然或人为外力的作用下易诱发滑坡灾害。据统计,中国至少有1/3的滑坡灾害发生在黄土高原,滑坡发育密度已经高达每平方千米6个,每年新增滑坡灾害百余起。黄土滑坡已成为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地质灾害。从黄土的基本属性入手,通过拟人表述,重点介绍了黄土滑坡的自然与人为诱因,并对黄土滑坡与人类的协调方式进行讨论,以期能让大众了解黄土滑坡灾害,提高灾害防控意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智人进化三部曲:自然选择·文化进化·人工智能设计
    吕宝忠
    自然杂志    2018, 40 (4): 290-296.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4.009
    摘要773)      PDF(pc) (2545KB)(325)    收藏

    为揭开在被野兽猎杀的威胁下而胆战心惊生存的原始人是如何成为“万物之灵”的,简述了智人进化的历程,指出此过程是由自然选择、文化进化和人工智能设计的进化三部曲所构建的。最后,展望了人类乐观和悲观的未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荷花由单瓣到千瓣的演化及调控机制探讨
    秦密, 刘凤栾, 张大生, 田代科
    自然杂志    2018, 40 (3): 218-223.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3.009
    摘要824)      PDF(pc) (2523KB)(595)    收藏

    荷花集观赏、食用、药用及净化水体等多功能于一身,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悠久。自然界的野生荷花早期多为单瓣,经过不断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后演化出如今的半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等多种重瓣花型,如‘大洒锦’‘中山红台’和‘千瓣’莲等。研究表明,荷花“重瓣化”主要来源于雄蕊的向心式瓣化,其次是雌蕊瓣化,属于雌雄蕊起源;通过比较分析荷花和其他植物的花器官发育相关调控基因的功能,认为荷花的花发育调控模式亦为ABCDE型。就荷花品种的重瓣类型、重瓣来源及形成重瓣的可能调控机制进行简要分析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从地质历史演化趋势分析恐龙的灭绝
    魏军晓,潘云唐
    自然杂志    2018, 40 (2): 136-142.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8.02.008
    摘要797)      PDF(pc) (2340KB)(672)    收藏

    恐龙灭绝一直是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课题。至今有130余种恐龙灭绝的观点或学说解释,大致可概括为地外因素(小行星或彗星撞击说、太阳黑子等)、地内因素(火山喷发、板块运动、气候巨变等)和恐龙生理结构因素(恐龙蛋壳病态和雌雄比例失调等)。由于全球不少地区的白垩系/古近系地层中存在铱(Ir)元素异常,因此撞击说成了导致恐龙灭绝的主流学说;但是恐龙蛋壳病态、白垩系/古近系(K/Pg)连续过渡沉积以及海洋沉积等证据的出现,撞击说渐渐受到质疑。纵观地质历史时期的数次生物大灭绝,不难发现许多物种都有萌生→发展→壮大→衰退→灭绝的过程。因此,应多因素地从地史演化趋势的角度分析恐龙的灭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宇宙暴胀的根源
    蔡庆宇
    自然杂志    2017, 39 (6): 445-448.  
    摘要396)      PDF(pc) (911KB)(387)    收藏

    标准宇宙学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并且经历了暴胀阶段。然而,为什么早期宇宙会暴胀,存在不同的理论假设。一个理想的模型是宇宙起源于真空,并演化为今天的宇宙。通过求解量子宇宙学方程,并使用德布罗意-玻姆量子轨道理论,可以获得真空暴胀解。随着微波背景辐射观测精度的提高,这一模型的正确性有望获得实验检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早期人类创新进化中的几个关键节点
    徐桂荣
    自然杂志    2017, 39 (5): 371-377.  
    摘要366)      PDF(pc) (1154KB)(257)    收藏

    讨论了生物的创新进化,介绍了创新进化的概念及其遵循的规律,着重分析人类进化中创新进化的表现。早期人类创 新进化的主要体现:直立行走解放了手;人工生火、用火是主动取得能源和主动使用能源的开始;熟食取得充分的营养, 使脑功能完善;抽象思维的发展是物质的演绎,同时又回过头来改造物质,这是其他动物做不到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 物的根本;主动取得能源,主动生产食物,这种劳动是任何动物不可能做到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小囊泡中的大学问——外泌体的前世今生
    贝毅桦,喻溥蛟,肖俊杰
    自然杂志    2017, 39 (3): 191-200.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6
    摘要726)      PDF(pc) (1943KB)(553)    收藏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00 nm,主要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膜囊泡,可携带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本文系统阐述了外泌体的发现历程、主要功能,及其在肿瘤生长、转移、免疫逃逸、诊断、治疗和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心脏再生等多种心血管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总而言之,外泌体这个小小囊泡中蕴藏着大学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地球起源以及大陆的生长与破坏
    万天丰
    自然杂志    2017, 39 (3): 201-209.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7.03.007
    摘要706)      PDF(pc) (3036KB)(376)    收藏

    早期的地球是45亿年前从太阳系星云中的较重元素所组成的星子非均匀吸积、增生而成的。陨击作用造成地表岩石撞碎,诱发地幔的超临界流体或岩浆上涌,造成剧烈的火山爆发,并使地幔上部硅酸盐中的气体挥发分在固体地球表面聚集,逐渐演化成水圈、大气圈。洋壳主要是由深部铁镁硅酸盐岩大面积喷出地表所形成的拉斑玄武岩所组成,可能是陨击作用所派生的片麻岩穹窿则造成了原始大陆地壳的核心。岩石圈板块在18~16亿年前开始形成。大洋与大陆板块间俯冲作用和陆陆板块间碰撞作用的应变速率都是极低的, 它们可以造成岩石的局部破裂,但是韧性变形作用、变质作用,以及岩浆与超临界流体的贯入与冷凝却使岩石愈合, 非但没有使大陆被破坏与撞碎, 反而使大陆不断地增生。亚洲大陆板块就是从18亿年前或16亿年前到现代,由27个较大的古地块及上百个小地块,经过14次板块间的俯冲或碰撞而汇聚成的。至于大陆的破坏,则可能是地幔羽的隆升或巨大陨石撞击所诱发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太阳会变成一个黑洞吗
    张天蓉
    自然杂志    2016, 38 (6): 456-460.   DOI: 10.3969/j.issn.0253-9608.2016.06.009
    摘要509)      PDF(pc) (1196KB)(862)    收藏

    太阳最后会变成一个黑洞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太阳的质量比较小,不会演化为黑洞。太阳将在几十亿年后,经过“体积巨大、光芒四射”的红巨星阶段,最后形成一个致密的白矮星。白矮星密度极高,一个质量和太阳差不多的白矮星,大小却只有地球那么大,即太阳直径的百分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