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上一期   
    特约专稿
    DeepSeek:从“概率生成”到“因果推理”
    赵葛剑, 张新鹏
    2025, 47(2):  79-84.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5.02.001
    摘要 ( 374 )   PDF (1555KB)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人工智能研究范式的历史性转折。这一突破性成果颠覆了传统AI系统依赖概率生成与模式匹配的圭臬,通过思维链推理与强化学习的深度融合,首次实现了工业级的人工智能推理能力。其创新性的推理架构不 仅极大地降低了训练专业人工智能模型的成本,更在数学证明、逻辑推理等复杂任务中展现出类人的思维链特征,推动了从 “概率生成”到“因果推理”的深刻变革,开启了AI技术发展的新纪元。本文对DeepSeek系列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回溯,并介绍了其在思维链框架以及模型架构中的关键创新,最后就其思维链的安全性问题展开讨论。
    恶臭气体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高松, 焦正, 吴克食, 任勇, 杜天君, 刘文清
    2025, 47(2):  85-94.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5.01.010
    摘要 ( 694 )   PDF (2406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恶臭气体污染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影响区域和谐与公共健康,因此有效识别和监测恶臭气体成为迫切需求。本文总结了恶臭气体监测技术的现状,明确了无机和有机类恶臭气体的来源、理化性质以及致臭机理,介绍了传感器、电子鼻、质谱和环境光学等多种监测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劣势和适用场景,探讨了当前技术在监测精度与灵敏 度、传感器选择与配置、环境干扰、成本与可行性及数据处理实时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随着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和系统集 成技术的不断进步,恶臭气体监测技术将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和智能化,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专题综述
    寒武纪大爆发组织拼图假说与地球后生动物门类起源
    张志飞, 胡亚洲, 梁悦, 刘璠, 罗梅, 张彩彬, 王棹
    2025, 47(2):  95-115.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5.02.003
    摘要 ( 80 )   PDF (107457KB)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寒武纪大爆发不仅仅是地球多门类后生动物的系统性快速辐射事件,而且是地球动物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动物消费驱动的生态革命事件。自此,地球生态系统自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持的两极食物链生态系统向以动物消费驱动的三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基于生命物质的组织层次(organismal hierarchical level)及其地质背景,并将地球早期生命宏演化划分为分子水平进化、细胞水平进化和组织水平进化三大阶段,分别导致了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和多细胞化的动物界(Metazoa)三大生物界的起源。据此, 认为寒武纪大爆发的实质是真核细胞群“组织化”的必然结果,重点论述了寒武纪动物大爆发组织拼图新假说(Lego Blocks of Tissues Hypothesis)。埃迪卡拉纪末期地球磁场减弱、辐射增强、海水氧化程度增高为动物组织演化提供了环境背景。同时,动物组织的起源为动物器官系统的分化和躯体构型的辐射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加速了多门类、高阶元动物门类的爆发性出现和快速辐射。
    射齿目:寒武纪海洋顶级掠食者演化探秘
    吴雨, 傅东静, 张兴亮
    2025, 47(2):  116-12.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4.06.011
    摘要 ( 194 )   PDF (4462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射齿目,通常被称为奇虾,是一类繁盛于寒武纪时期的较为原始的节肢动物,同时也是当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它们对认识节肢动物的起源演化以及理解早期地球生态系统都至关重要。文章从研究历史、谱系演化、生长发育、生 物古地理和宏演化等方面简要综述了射齿目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展望。
    寒武纪大爆发期间蜕皮动物躯体构型起源与演化
    王邓, 韩健, 郭俊锋, 强亚琴
    2025, 47(2):  125-133.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5.02.004
    摘要 ( 78 )   PDF (4050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蜕皮动物是一类能周期性蜕掉和更换身体表皮的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生物多样性最高、数量最多的类群,并且成功占据了地球生物圈的各种生态位。现存的蜕皮动物包含八个门,从躯体构型上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具吻-躯干分化、有口有肛门的、无附肢的蠕形蜕皮动物;其二为发育成对附肢型的泛节肢动物。最新研究发现,无“头-躯干分化”、外形呈囊 状、有腹部口而无肛的,保存为微体化石的皱囊动物门代表了一类早期蜕皮动物更为原始的躯体构型,而有附肢型更为先 进。三大躯体构型(囊型、蠕虫型、有附肢型)在寒武纪大爆发期间均已经出现,并独立演化。
    科学人物
    瑞利:振动理论的开拓者与传播者
    陈立群
    2025, 47(2):  134-138.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4.05.013
    摘要 ( 117 )   PDF (1638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技进展
    晋北地区全新世中期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演化的关系
    李莲, 田庆春, 郭磊, 曹维明
    2025, 47(2):  139-146.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4.03.015
    摘要 ( 105 )   PDF (10216KB) ( 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rcGIS10.8软件并结合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晋北地区全新世中期546处遗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仰韶时期,遗址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黄河沿岸;龙山时期,遗址数量激增,分布范围扩大,忻定盆地遗址分布最为集中;夏商时期,遗址数量减少,分布密度减小,大同盆地遗址数量明显减少,集中分布在忻定盆地。虽然龙山文化 时期暖湿程度下降,但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业经济的多样化,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龙山文化逐渐繁荣。 4.0 ka BP前后,气候极端事件导致降水和温度都呈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减少,人地关系紧张,进一步引发社会动荡,导 致夏商时期遗址数量骤减、文化衰落。
    伊犁河流域山区径流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席海洋, 许宝荣, 黄法融, 杨玉忠, 陈亚鹏, 陆志翔, 齐识, 宋斐, 陈雨晴, 曲林博
    2025, 47(2):  147-156.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4.05.014
    摘要 ( 251 )   PDF (9371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伊犁河流域是径流比较丰富的内陆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山区径流主要受气候、积雪、冰川、冻土、植被等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冬季温度上升,可能改变降水模式,增加冬季径流量的同时减少夏季径流量。伊犁河流域的冰川正在减少,短期内可能增加径流量,但长期将导致径流量减少。近年来该地区1月到3月的雪水当量减少,影响夏季基流量和径流量。此外,温度升高导致积雪融水量变化,增加径流不确定性。多年冻土退化影响地下水补给和径流路径,而植被退化则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导致河流流量季节性波动加大。因此,气候变化对伊犁河流域径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未来径流变化将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