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6-20
    特约专稿
    现代钢、古代钢和碳定年法
    杰弗里·沃兹沃斯
    2006, 28(3):  125-130. 
    摘要 ( 985 )   PDF (1325KB) ( 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70年代,对含碳量很高的钢的研究引发了对古代大马士革钢和其他古代钢研究,这种古代钢蕴涵的文化发展了高碳钢的制备技术。在与此相关的研究中,为提高韧性而设计的现代层片状钢的研究工作引发了对用古代层片状钢制备的古器物的研究。由于这些器物的年代不确定,所以需要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来测定这些古器物的年代。本文介绍现代钢及其层片状合成物,以及与之相应的古代钢的历史演化过程,并且给出了古器物的碳定年法研究的最新结果。
    自然信息
    自然信息
    2006, 28(3):  130-130. 
    摘要 ( 7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约专稿
    城市的明天——构建生态城市的探讨
    金鉴明;田兴敏
    2006, 28(3):  131-136. 
    摘要 ( 1277 )   PDF (531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城市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它不仅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它的构建为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弊病提供了途径和示范。2000年起环保系统在全国开展了生态市的工作,至今已有约150个市相继启动。本文根据6年来的跟踪调查研究,并以建设生态城市为主题在广州、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讲课内容为基础整理而成。
    专题综述
    先进核能技术研究新进展
    欧阳予
    2006, 28(3):  137-142. 
    摘要 ( 996 )   PDF (610KB) ( 10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核能发电世界范围内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高潮和80、90年代的低潮后,现正走向复苏。本文概述:①对新一代(第三代)商用核电机组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和研究开发简况;②对更新一代(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的研究前沿动向;③可控热核聚变反应堆的前景展望;④我国核电的发展。
    受控核聚变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丁厚昌;黄锦华
    2006, 28(3):  143-149. 
    摘要 ( 1150 )   PDF (951KB) ( 1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能包括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核裂变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由于公众的反对意见,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核聚变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果实现以氘为燃料的受控核聚变,则可获取2×10~(11)TW·a的核聚变能,若以每年20TW·a速度消费,则可以使用100亿年。如以氘-氚为燃料,也够使用3000万年。所以受控热核聚变一旦实现,世界能源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它是相当安全的能源。燃烧等离子体一旦建立,任何运行事故都能使等离子体迅速冷却,从而使核聚变堆在短时间内熄灭。在等离子体中的储能非常低:小于1 GJ。它是相当清洁的能源,不产生化石燃料电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氧化氮之类的燃烧产物,也不产生长寿命高放射性废物——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氚具有放射性,但它的半衰期非常短,仅为12.3年。因此,从长远看,发展核聚变能源对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孙立广
    2006, 28(3):  150-154. 
    摘要 ( 1355 )   PDF (474KB) ( 8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是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这两个新兴科学前沿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是在第四纪全新世地质学和生态地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以粪土层为过去生态环境信息的载体,用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微观的生物地球化学记录来探索极地的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的主题,并区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科技进展
    动物求偶喂食行为的生物学功能与进化
    尚玉昌
    2006, 28(3):  155-159. 
    摘要 ( 1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各种昆虫、蜘蛛和鸟类为例论述了动物求偶喂食行为的概念、生物学功能和进化,并介绍了动物界鲜为人知的各种欺骗行为。
    能干的小引擎——纳米马达
    王志松
    2006, 28(3):  160-163. 
    摘要 ( 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子水平上实现马达功能,即纳米尺度上的有用功输出和精确运输,曾是R.Feynman的梦想,也是当前纳米科学面临的挑战。本文简介纳米马达研究的现状,并指出若干尚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探索假说
    海洋热流中的3He:地球深处核聚变的证据?
    蒋崧生;何明
    2006, 28(3):  164-166. 
    摘要 ( 1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从正在扩张的大洋山脊喷出的热液中的3He含量与温度(热量)变化呈线性关联,并且具有几乎恒定的高3He/4He比值,约为大气值的8倍。这说明3He和4He同步地随温度而变化。按照现在的观点,U和Th的α衰变是地球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4He的来源,而3He则是假设为原始起源,即地球生成时就存在的。热液中的3He含量与温度变化呈线性关联,似乎表明3He同4He一样也应有其相关的来源。从上面所述,我们认为热液的3He主要是由核聚变产生,而4He是由U和Th的α-衰变产生的。依据上述假设,从文献给出的海洋3He流量4×104/m2s以及从Galapagos中心,Rainbow(36°14′N)和Lucky Syriky(37°17′N)海底热气孔排放的热液所测量的3He流量,求得海洋热液的平均3He/4He比值为(1.2±0.4)×10-5 。这比值同测量的海洋玄武岩以及海底喷出热液中3He/4He比值(1.12±0.14)×10-5相符合,结果支持我们的论点。
    自然科学史
    从天然到人工:科技进步对人类食品的影响
    刘雯;徐飞
    2006, 28(3):  167-171. 
    摘要 ( 1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和食品的进化相关联,而人类食品的进步则直接受制于相应的科技水平。整个人类食品的演进史,就是在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不断从天然到人工的进化史,现代科技在促进人类食品大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也应予以高度重视。
    科学时评
    举世瞩目的大突破
    舒放
    2006, 28(3):  172-176. 
    摘要 ( 888 )   PDF (614KB) ( 8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中国数学界而言,2006年无疑是值得纪念的。两位中国数学家最终证明了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庞加莱猜想和黎曼假设、霍奇猜想等一样,并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这一成就是几何拓扑研究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宣布全球首个癌症疫苗即将上市,这对于人类最终攻克癌症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科学人文
    微风动柳生水波——漫话韦应物涉及力学现象的诗
    王振东
    2006, 28(3):  177-179. 
    摘要 ( 1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曾写过数篇由韦应物诗切入的“力学诗话”文章,现将韦应物涉及力学现象(及咏物)的18首诗篇归在一起进行赏析和讨论。
    阅读评论
    达尔文的阴谋得逞了吗?
    吕宝忠
    2006, 28(3):  180-181. 
    摘要 ( 1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今大多数学者以及一般公众,不论有无宗教信仰,都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生物演化的最好解释,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刻意义。达尔文是如何创造这个轰动世界的理论的呢?
    科学人物
    异样的天才:笛卡尔与帕斯卡
    蔡天新
    2006, 28(3):  182-185. 
    摘要 ( 9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外省到巴黎在欧洲历史上,17世纪被认为是“路易十四的世纪”(伏尔泰语),也可以说是法兰西作为一个大国兴起的世纪。在科学史上,怀特海则把17世纪称为“天才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