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E-mail订阅
下载中心
学界动态
留言板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
审稿中心
|
编辑中心
《自然杂志》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关于谨防假冒《自然杂志》网站的...
《自然杂志》82篇文章入选中国...
《自然杂志》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自然杂志》入选第五届上海市高...
《自然杂志》2篇文章被《新华文...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约专稿
日本东北大地震——大自然给人类上的又一课
何昌荣, 周永胜, 马瑾
2011, 33(2): 63-69.
摘要
(
1594
)
PDF
(7518KB) (
9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介绍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近海的M9.0特大地震的震后研究情况,日本列岛M8.0以上大地震发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理环境,大地震在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关东地区、东海道地区的活动历史以及对下一次东海地震发生时间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的现状及相关基础研究应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应该避免的错误工作思路。
天体尺度上的重大灾变事件——星系的剧烈活动
赵君亮
2011, 33(2): 70-73.
摘要
(
1399
)
PDF
(2085KB) (
1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1923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实河外星系的存在以来,为数众多的星系不断地被发现,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尺度往往以万光年计的庞大天体系统常表现出更大尺度上的剧烈活动,并影响到星系和星系内恒星的演化进程。
专题综述
低碳技术及其应用
林宗虎
2011, 33(2): 74-80.
摘要
(
1105
)
PDF
(1805KB) (
1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碳技术是各种可以使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的技术总称。近百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化石能源使用量剧增。其后果是一方面使化石能源面临枯竭,另一方面使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快速增加并导致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必须采用低碳技术,少用化石燃料,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以保护环境、补充能源和改善全球变暖现况。作者论述了低碳技术的采用原因,其分类以及在中国各主要行业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徐亚同, 刘伟, 张秋卓
2011, 33(2): 81-85.
摘要
(
1214
)
PDF
(1406KB) (
10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低碳经济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契机。作者回顾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发展,并对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是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生态多样性减少的必由之路。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深入调研了上海世博会对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中国低碳地热发电的回顾和展望
廖志杰
2011, 33(2): 86-92.
摘要
(
956
)
PDF
(1054KB) (
10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个国家地热产业的发展程度主要是以地热发电的装机容量来衡量的。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地热发电以来,装机容量一直徘徊在25 MWe左右,在世界上进行地热发电的24个国家中排名为第18位。本文分析了中国地热发电裹足不前的国内外的原因,讨论了中国地热资源的潜力和可能利用高温地热资源进行地热发电的区域,展望了地热发电的前景。
科技进展
有机自旋阀研究进展
蒋涛, 李晓光
2011, 33(2): 93-100.
摘要
(
926
)
PDF
(3688KB) (
10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巨磁阻效应的发现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自旋电子学,它涉及物理、材料、化学以及电子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必将成为21世纪基础研究的主角之一。有机自旋阀作为自旋电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对于传统无机自旋阀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者简要分析了有机自旋阀的研究背景以及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晶体化学新领域——高压相变晶体化学
施倪承, 李国武, 马喆生, 熊明
2011, 33(2): 101-105.
摘要
(
1012
)
PDF
(1859KB) (
10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衡量原子及离子的尺寸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是人类进入微观世界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下各种原子及离子的结合方式及排布规则已在晶体化学中得到详尽的阐述。笔者着重探讨了在高压下离子化合物及矿物的晶体化学特点。在高压下随着压力的增加,氧化物及硅酸盐中阳离子会发生从低配位数多面体向高配位数的多面体的迁移。这种迁移是由于阴阳离子半径比值改变所致。计算了不同的SiO2多形中氧和硅的离子半径,表明氧离子半径随压力增加而不断缩小,硅离子半径却随着压力的增加及相变的发生而逐渐增大,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离子化合物向金属相转变的结果。
专题综述
生态修复对策在新疆天池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闫亮, 李勇, 何杰, 赵旭, 陈宁生, 杨薇, 施蕾蕾
2011, 33(2): 106-111.
摘要
(
985
)
PDF
(3714KB) (
10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许多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风景名胜区内,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致使风景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非常发育,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景区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景区及景区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笔者将以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上游的泥石流灾害为例,在充分认识其上游泥石流灾害的活动特征和发育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生态修复的理论,将流域内的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融入到生态景观规划中,完善流域内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防护功能,从而实现对天池泥石流灾害的合理控制,有效地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旅游条件。
自然科学史
简说羽毛化石的研究
王敏, 周忠和
2011, 33(2): 112-116.
摘要
(
1146
)
PDF
(4056KB) (
10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的鸟类化石,为鸟类的恐龙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笔者主要介绍了带毛恐龙的羽毛化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讨论了关于羽毛的发育和演化问题。
科学时评
遵循自然规律,让科学成果造福人类
夏汝函
2011, 33(2): 117-120.
摘要
(
897
)
PDF
(1015KB) (
1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刚刚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一系列灾难的日本,春天并没有因此而放慢脚步,满树樱花还是如期开放。灾难也丝毫没有挫伤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反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揭示规律。人们发现,石英矿可作为地震和火山爆发的“预报员”;念珠新月藻可成为核污染的“清理工”;防化机器人可作为灾难现场的“机械战士”;无人潜水器可成为优秀的“科考队员”。
科学人物
可逆磷酸化发现者——埃德温·格汉德·克雷布斯
郭晓强
2011, 33(2): 121-124.
摘要
(
1105
)
PDF
(1161KB) (
1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