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2-25
    特约专稿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的形成与现代发展
    戴汝为
    2009, 31(6):  311. 
    摘要 ( 1189 )   PDF (624KB) ( 10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钱学森创立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具有前期系统的工程实践,特别是军事系统工程的实践的基础;是适应国际上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科学是一个整体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同时是思维(认知)科学研究以及国际间计算机科学发展以人为主的时代潮流。中国科学家在信息空间构建综合集成研讨体系取得进展,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天体尺度上的重大灾变事件——彗木相撞与恐龙灭绝
    赵君亮
    2009, 31(6):  315. 
    摘要 ( 1146 )   PDF (1126KB) ( 1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体灾变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标内,能使天体性质发生剧烈、以至根本性变化的事件。它们所涉及的能量之大、后果之严重,是诸如大地震、强飓风、海啸和火山爆发等地球上重大灾变事件根本无法相比的。天体灾变事件对各类天体演化史的影响极为巨大,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已成为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按自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径,对一些主要天体灾变事件及其影响给以简要的介绍。
    大豆结瘤和固氮的现代遗传学与生物技术学
    Peter M. Gresshoff Brett J. Ferguson Arief Indrasumunar 江群益
    2009, 31(6):  320. 
    摘要 ( 1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Glycine max)是一种重要的供给粮食和动物饲料的主要农作物。作为豆科植物的一员,大豆与一种被称之为根瘤菌的土壤细菌形成了复杂的共生关系,结果导致新的根器官——根瘤的形成。在这个吸引人的新器官中,被植物所囚禁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可利用的氮肥。在巴西,有助于增加种子收成的细菌菌株借助微生物学手段已经被分离出来。目前,现代遗传学、生物技术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基因组学使得分离根瘤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成为现实。 综合这些研究发现了诱导,并随后控制细胞分裂的一种新的分子机制。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已经在大豆中克隆到了根瘤菌结瘤因子信号的关键受体,以及一些在复杂的根—茎—根信号传递途径中的分子组分,这些组分涉及到肽类激素,受体激酶和小的信号代谢产物。上述发现表明提高大豆产量和抗逆性的大豆改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诺贝尔奖简介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孔令平 汪华侨
    2009, 31(6):  327. 
    摘要 ( 1267 )   PDF (701KB) ( 1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特约专稿
    影像科学的革命——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王晋疆 王庆有
    2009, 31(6):  332. 
    摘要 ( 1083 )   PDF (1153KB) ( 10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发明了一种成像的半导体成像器件——CCD影像传感器,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S.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被授予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将主要介绍他们的工作,CCD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未来的发展及挑战。
    诺贝尔奖简介
    核糖体的研究历程——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凌志洋 刘望夷
    2009, 31(6):  337. 
    摘要 ( 1440 )   PDF (1192KB) ( 1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10月7日,美国科学家V·拉马克里希南、T·施泰茨以及以色列女科学家A·尤纳特因为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分别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以高分辨率解析了核糖体的原子结构并且研究了核糖体功能。
    科技进展
    物理学中的世纪难题:高能宇宙线的起源之“谜”*
    曹 臻 刘加丽 白云翔
    2009, 31(6):  342. 
    摘要 ( 1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从20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中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笔者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综合考察
    百年地理大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
    杨逸畴 高登义 李渤生
    2009, 31(6):  348. 
    摘要 ( 1055 )   PDF (2512KB) ( 10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考察、测量、论证和对比,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是青藏高原最大水汽通道。它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峡谷河床有四大瀑布群,山地发育的是季风型海洋性冰川,尤以生物和水力资源为最,是中国中兴发展的储备性资源。
    科学时评
    科学新发现揭示自然规律
    余文
    2009, 31(6):  355. 
    摘要 ( 1084 )   PDF (1036KB) ( 8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猝不及防的降雪将中国北方乃至北半球的很多国家提前带入了深冬,极端天气在全球频频出现,引起了科学界对全球气候的关注。科学家从多方面对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甚至还发射了专门的观测卫星。近期中国科学家在量子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使得量子计算机的面世不再遥远。基因组图谱是打开人类生命奥秘之门的钥匙。最近,科学家们描绘出清晰度和分辨率更高的基因组三维图像,并绘制出了人类表观基因组图谱。科学家们的新尝试以及新发现揭示了自然规律,使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人文
    平沙莽莽黄入天——漫话沙尘暴
    王振东
    2009, 31(6):  360-362. 
    摘要 ( 965 )   PDF (498KB) ( 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论坛
    对科学史实有价值的钩沉——读《科学的道路》
    方正怡
    2009, 31(6):  362. 
    摘要 ( 918 )   PDF (685KB) ( 8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人物
    卓然超群的天文学家——纪念哈勃诞生120周年
    卞毓麟
    2009, 31(6):  364. 
    摘要 ( 1060 )   PDF (1643KB) ( 8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