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特约专稿
    黏连蛋白维持基因组结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史竹兵, 白晓辰, 于洪涛
    2021, 43(1):  1-8.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0.00.003
    摘要 ( 1435 )   PDF (2481KB) ( 1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黏连蛋白复合物在基因组维持中发挥重要功能。在细胞分裂期,黏连蛋白介导姐妹染色单体黏连,并对染色单体的正确分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黏连蛋白维持哺乳动物细胞周期间期的三维基因组构象,决定了染色质环和拓扑关联结构域的形成。最近的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阐释了黏连蛋白装载DNA的分子机制,并证实了黏连蛋白具有挤压DNA环的功能。
    纳米马达的驱动机理研究进展
    朱芳艳, 张田忠
    2021, 43(1):  9-17.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2
    摘要 ( 1653 )   PDF (3380KB) ( 19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马达是一种将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产生定向运动的纳米机器。文章概要介绍了不同种类纳米马达驱动 机理的研究现状,简略分析了纳米马达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展望。
    专题综述
    趋化因子受体的结构与信号转导机制
    刘凯雯, 刘志杰, 华甜
    2021, 43(1):  18-24.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3
    摘要 ( 1544 )   PDF (2426KB) ( 8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趋化因子(chemokine)及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在介导细胞迁移、增殖和抵御病原体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免疫环境中炎症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体中有20多种趋化因子受体和近50种趋化因子。一种趋化因子可以结合多种受体,反之亦然,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趋化因子调控网络。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三维结构的解析,对于我们更深入理解趋化因子受体家族的激活机制与药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已解析的与内 源性趋化因子配体或其类似物结合的趋化因子受体结构,分析了趋化因子激活相应趋化因子受体的分子机制,以及对于抗 癌药物开发设计的重要性。
    人源大麻素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沈灵, 华甜, 刘志杰
    2021, 43(1):  25-31.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4
    摘要 ( 545 )   PDF (2039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200年前中国已将大麻(cannabis)用于镇痛及其他疾病的治疗,随后人们在娱乐和宗教活动中也开始使用大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麻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被逐步鉴定出来,其中就包含具有精神活性的四氢大麻酚(Δ9 -tetrahydrocannabinol, Δ9 -THC)。这些活性成分是一类结构和功能多样的化学物质,统称为大麻素 (cannabinoid)。20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和一些动物体内存在一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该系统参与调控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其中包含内源性大麻素和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目前人体中已知的大麻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主要包含大麻素受体亚型I(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 CB1)和大麻素受体亚型II(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2, CB2),其中CB1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而CB2在外 周免疫系统中高量表达。它们介导的信号通路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靶标。大麻素主要包括植物性大麻 素(phytocannabinoids)、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和合成型大麻素(synthetic cannabinoids)等三大类。文章回顾了大麻及大麻素的历史,总结了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学习与认知、情 绪、肥胖、疼痛及免疫等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发展亲和质谱技术加速G蛋白偶联受体的配体筛选和药物发现
    张冰洁, 水雯箐
    2021, 43(1):  32-38.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5
    摘要 ( 687 )   PDF (2918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靶蛋白 配体亲合作用检测的亲和质谱技术与常规高通量筛选技术相辅相成,已发展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早期发 现流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由于其特殊的生化性质,对基于亲合作用的配体筛选和配体表征 提出了巨大的技术挑战。文章主要介绍亲和质谱技术用于GPCR配体筛选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并总结该技术用于大规模化 合物库及天然草本粗提物筛选的前沿进展。
    AAV介导的听力损失基因治疗进展 
    柯君子, 谈方志, 钟桂生
    2021, 43(1):  39-44.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6
    摘要 ( 665 )   PDF (3590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听力损失是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尚没有非设备手段可以恢复听力。近年来听力疾病的基因疗法正在走向科研研究前端并逐步迈向临床。腺相关病毒(AAV)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在听力疾病的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 要综述了天然AAV的结构与分型,以Anc80L65、AAV2.7m8、AAV-ie为例阐述AAV介导的听力损失基因治疗的可能性, 并展望其未来的进展。
    G蛋白偶联受体的共同激活机制
    周庆同, 戴之卓, 赵素文
    2021, 43(1):  45-52.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7
    摘要 ( 1992 )   PDF (2945KB) ( 1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构成人体中最庞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药物靶 标。随着GPCR结构解析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破解八十余个受体的400多个结构,揭示出GPCR复杂多样的配体结合模式和 跨膜信号转导机制。近年来,残基相互作用计算已实现对GPCR构象变化的精细描述,揭示出A家族GPCR存在共同的激活 机制。文章简要回顾GPCR激活机制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并对A家族GPCR共同激活机制如何推动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进行展望。
    科技进展
    大激活熵是触发非晶合金记忆效应的关键
    宋丽建, 许巍, 霍军涛, 王军强
    2021, 43(1):  53-60.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8
    摘要 ( 1063 )   PDF (3683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晶/玻璃等非平衡态材料在能量驱动下会逐渐“老化”(ageing),体积和能量状态逐渐降低,这是非平衡态材料的本征特征之一。不同于“老化”的自然演化规律,记忆效应是指非晶合金经历先低温再高温两步退火时,焓或体积会先增加而后降低至平衡态。如果材料或体系达到热平衡态,初态和历史的记忆将被彻底遗忘。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记忆效应的理解局限于诸如Tool-Narayanaswamy-Moynihan(TNM)模型等唯象层面,对其物理起源仍不清楚。通过研究非晶合金在单步和两步退火中的弛豫规律,发现非晶合金中存在从β弛豫向α弛豫的等温转变现象,并进一步发现大激活熵是触发记忆效应的关键。这些结果对理解玻璃等非平衡态材料的物理本质和精准调控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转化
    王锋, 周化岚, 张建国
    2021, 43(1):  61-70.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09
    摘要 ( 792 )   PDF (3332KB) ( 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CO2)转化有利于节能减排、缓解温室效应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了光明的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二氧化碳转化率较低、产物选择性较差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当前研究较为热门的光催 化转化、光热转化、光电协同转化和生物技术转化的反应原理、基本步骤以及催化剂类型,重点介绍了在提高二氧化碳转 化效率和反应选择性方面进行的催化剂改良、生物转化途径改进,最后对未来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转化技术进行了展望。
    科学人物
    层展论的旗手——菲利普•安德森
    施郁
    2021, 43(1):  71-80.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1.01.010
    摘要 ( 837 )   PDF (2417KB) ( 6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综述了理论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的生平和科学成就。安德森的科学工作既紧密联系实验又有深刻的普遍意义。他对凝聚态物理有很多方面的具体贡献,如确立了一些核心概念或者范式,特别是对称破缺。他建议用对称性自发破缺解决粒子物理领域杨-米尔斯理论中的规范粒子质量问题,而他在自旋玻璃方面的工作对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也有影响。 安德森在层展论(笔者译自emergentism)的崛起中居功至伟,他强调高层次物质的规律不是低层次规律的应用。笔者认为还原论和层展论是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