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E-mail订阅
下载中心
学界动态
留言板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
审稿中心
|
编辑中心
《自然杂志》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关于谨防假冒《自然杂志》网站的...
《自然杂志》82篇文章入选中国...
《自然杂志》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自然杂志》入选第五届上海市高...
《自然杂志》2篇文章被《新华文...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约专稿
管理野生动物资源:寻求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马建章;程 鲲
2008, 30(1): 1-5.
摘要
(
1653
)
PDF
(316KB) (
11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的责任。本文讨论了野生动物的涵义及价值,简要回顾了野生动物管理的历史发展,通过对狩猎动物管理、濒危动物管理、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的管理、野生动物危害的管理、城市野生动物管理以及人的管理等当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的阐述,指出各管理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专题综述
中国水土流失基础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李 锐
2008, 30(1): 6-11.
摘要
(
1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土流失是制约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是我国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国家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以我国东北黑土漫岗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山丘区4个水蚀区为重点,以土壤侵蚀过程为研究对象,拟解决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与驱动机制、复杂环境下土壤侵蚀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调控机理等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与驱动机制,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战略规划;阐明流域产沙和水沙运移规律,减少江河洪涝灾害、维系大江大河和大湖安全;构建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预测发展趋势,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建立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为生态建设和制定中国水土保持宏观战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回顾和展望
郑粉莉;王占礼;杨勤科
2008, 30(1): 12-16.
摘要
(
2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的历史,基于对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求分析,提出了今后我国土壤侵蚀研究应加强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土壤侵蚀环境效应评价,侵蚀灾害预警,重大工程及全球变化对侵蚀环境影响和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
张兴昌;高照良;彭珂珊
2008, 30(1): 17-22.
摘要
(
14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土流失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全世界约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中国已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1.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在系统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我国草原环境灾害的减灾和抗灾对策研究
高照良
2008, 30(1): 23-27.
摘要
(
1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草原不但是重要的牧业资源,而且对水土保持、生态平衡、气候调节、防风固沙、环境保护等工作影响深远。草原是广大各族农牧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承载着畜牧业生产的重大责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保护草原资源,做好草原环境灾害防灾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对我国草原的基本概况、环境灾害类型及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草原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干旱灾害、大风灾害、生物灾害、“三化”灾害、大雪灾害、草场火灾等六类,灾害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其中过垦和超载是引起草原环境灾害的最主要人为因素;针对草原环境灾害类型和灾害成因,提出了防灾对策。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沙规律研究
连振龙;刘普灵;徐学选;贺萍
2008, 30(1): 28-31.
摘要
(
10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坡地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区分导致该区草灌坡地不同产流方式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40~1.45mm/min,裸露坡耕地产沙强度产生明显变化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50~1.53mm/min。同时讨论了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沙规律,给出了其相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通过改变坡面产水产沙规律,对减少坡面侵蚀产沙作用显著。
科技进展
鸟类飞行起源的研究
李志恒;张玉光;周忠和
2008, 30(1): 32-38.
摘要
(
1660
)
PDF
(242KB) (
1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鸟类飞行的起源在过去几十年中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先期工作主要集中在关于飞行起源过程中的进化路径(主要包括树栖说和地栖说)的讨论,之后开始关注与飞行起源过程中相关的骨骼、肌肉等关键结构的演化。本文对飞行起源的研究历史做了简要的回顾,并从上述两个方面对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做一概要的介绍。
遗传进化理论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万旺根;崔滨;Erik D. Goodman
2008, 30(1): 39-43.
摘要
(
1175
)
PDF
(248KB) (
12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进化理论由美国密歇根大学J.Holland教授提出,它借鉴生物遗传机制,以群体方法进行自适应搜索,受到广泛关注,并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提取信息与知识,遗传算法具有群体搜索策略和简单的遗传算子,可以实现整个数据空间上的分布式信息搜索和采集,在数据挖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遗传算法的起源、基本原理和特点,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应用和发展,阐述了近年来遗传算法在分类系统挖掘和关联规则挖掘方面的应用。最后对遗传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自然论坛
对称与晶体学
施倪承;李国武
2008, 30(1): 44-49.
摘要
(
1399
)
PDF
(296KB) (
1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称是关于由局部构筑整体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事物的美感是由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和协调来体现的。对称规律在晶体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传统晶体学中空间群理论对于现代晶体学中晶体结构的测定仍有指导意义。讨论了准晶体及无公度相的对称特点。探讨了将晶体学中的平面群理论运用于艺术领域中平面构成设计的可能性
科学时评
科学上的竞争让人类受益
赵卓熙
2008, 30(1): 50-54.
摘要
(
855
)
PDF
(151KB) (
8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考察
追寻巨犀的踪迹
邓 涛
2008, 30(1): 55-57.
摘要
(
1311
)
PDF
(214KB) (
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人物
中国近代数学先驱熊庆来
张维
2008, 30(1): 58-62.
摘要
(
1126
)
PDF
(145KB) (
9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