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4-20
    特约专稿
    静电及其研究进展
    刘尚合
    2007, 29(2):  63-68. 
    摘要 ( 1693 )   PDF (700KB) ( 2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综述了古代人对静电现象的观察、研究及静电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阐明了由传统意义上的静电到现代静电问题研究的发展,讨论了人体静电、静电放电及其电磁辐射相关联的以静电起电原理、静电放电模型、静电危害及防护、静电测试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静电防护工程问题。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
    李小文
    2007, 29(2):  69-71. 
    摘要 ( 5765 )   PDF (111KB) ( 7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理学第一定律(TFL)由美国地理学家Tobler提出。由于计算机和遥感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地理学的革命,第一定律作为定量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概念,在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引起巨大反响。但它关于距离的定义和空间邻近关系的描述是含糊的,这局限了它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我们提出加入时间维,用“流”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传统应用中的“距离”,从而用“时空邻近度”来替代“空间邻近度”,以促进地理学第一定律的更广泛应用。
    专题综述
    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
    周名江;于仁成
    2007, 29(2):  72-76. 
    摘要 ( 2685 )   PDF (986KB) ( 30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些年来,全球有害赤潮发生的频率、规模及其危害效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害赤潮的形成受到赤潮原因种适应特征与竞争策略、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害赤潮藻种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改变水体理化特征等对人类健康、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危害。迫切需要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和发展赤潮应急治理技术,以降低有害赤潮的规模及其危害效应。我国近海有害赤潮问题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而且有毒有害藻种形成的赤潮越来越多,对于我国近海赤潮演变的趋势与潜在危害效应应给予充分关注。
    中国酸雨模式研究回顾与所面临的挑战
    王自发;高超;谢付莹
    2007, 29(2):  78-82. 
    摘要 ( 1683 )   PDF (447KB) ( 1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阐述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关于酸雨形成原因、化学特征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主要的酸雨数值模式研究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酸雨未来的变化趋势和模式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赶鱼”——三峡三期上游围堰爆破拆除中的生态保护
    孙志禹;董方勇
    2007, 29(2):  83-86. 
    摘要 ( 1509 )   PDF (205KB) ( 1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峡大坝坝前水域是鱼类分布比较密集的场所。三期RCC围堰爆破时所产生的水下冲击波,可能会对邻近水域的鱼类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经研究在爆破前采取声纳探测结合高压电脉冲驱赶的方案,可有效地驱赶鱼群离开爆破危险水域。2006年6月6日围堰爆破结束后,监测结果表明没有鱼类因围堰爆破而受到损伤或死亡的情况,标志着此次鱼类保护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科技进展
    垂直方向加(减)速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应乐安;王成焘
    2007, 29(2):  87-90. 
    摘要 ( 1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垂直方向加(减)速运动会对人体产生生理反应。本文首先分析垂直方向加(减)速运动对人体前庭器官的反应;接着,以电梯升降过程为例,对垂直方向的加(减)速运动进行了物理描述,并提出“超重”和“部分失重”的概念;最后,分析人体在超重和部分失重状态下心血管功能等的生理反应。
    基础设施建设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汤洁;刘亚修;庄玉夏;孙弘颜;许猛
    2007, 29(2):  91-95. 
    摘要 ( 1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产生影响。为此,本文采用假定法对其进行估算,即假设基础设施建设侵占的林地未被破坏,能产生的各种价值的总和即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缺损量。计算结果表明,因基础设施建设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 532.18万元,占长白山生态服务总价值的0.21%。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的压力增加,其代价就会迅速增大。因此,人类在开发森林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
    科学论坛
    银河系磁场的研究
    韩金林
    2007, 29(2):  96-101. 
    摘要 ( 1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太阳是银河系中千亿颗恒星之一。银河系是我们在宇宙中的家园。人类对银河系的了解还非常初步。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银河系磁场,使人类对银河系磁场从局域认知发展到整体结构图像。本文介绍我们探索银河系磁场的历程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探索假说
    地球内部的3He是原始起源吗?
    蒋崧生
    2007, 29(2):  102-106. 
    摘要 ( 1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He的来源至今被地球学家解释为在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即原始起源。但是这原始起源学说在解释有的地学问题已受到了挑战,例如:①有的金刚石中的反常高的3He/4He 比值;②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中脊的热液气孔喷出的热流的3He/4He比值具有近似恒定的峰状分布。作者最近对火山湖水中氚的垂直分布进行了新的研究,发现火山口形成的土耳其Nemrut湖和德国Laacher湖底部同时注入有来自地幔的氚(3H)和3He。这二者都是核聚变(d-d反应)的产物。氚的半衰期为12.4年,地球形成时的氚早已不存在。地球深处由已知常规核反应生产的氚含量小于0.01TU (1TU相当3H/H=10-18),处于探测限以下。地球深处释放的氚表明其可能来源于核聚变。作者认为产生3H和3He的核聚变可能发生在地幔和地核的交界处的高温高压下富集氢的介质。由此推论:地球深处的3He并非一定是“原始起源”。
    科学时评
    关注地球,探索地外生命
    余文
    2007, 29(2):  107-110. 
    摘要 ( 1231 )   PDF (536KB) ( 1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期以来科学家为探索生命的秘密而不懈努力着,不管是关注全球变暖还是探索地球两极,不管是发现古老生物还是揭秘百年难题,都是人类认知生命的历程。人类也从来不放弃对地外生命的寻找,哪怕只有一点点信息,从太阳到行星再到行星的卫星,不错过可以探测到的任何一个可能。
    科学人文
    美国工程学学科的评估
    郭位
    2007, 29(2):  111-114. 
    摘要 ( 1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讨论了影响当今工程学教育的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大众希望高等教育具有可衡量性;企业希望工程学学科能更迅速地调整其研究方向和课程内容以适应技术的发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基于历年收集的多种数据公布了美国工程学学科排名。在本文中,通过排名结果分析,证实了量可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尺度的变量。
    综合考察
    拯救最后的白鱀豚
    王丁;王克雄
    2007, 29(2):  115-118. 
    摘要 ( 1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6年12月13日,武汉长江边。蒙蒙细雨中,“科考1号”和“中国渔政42003”两艘科学考察船缓缓停靠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码头。38天前的11月6日,这两艘考察船载着近40位中外考察队员离开武汉,开始长江搜寻白鱀豚之旅。38天来,在近3 400 km的航程中,除了3次疑似白鱀豚的事件外,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迹。在考察结束的新闻通报会上,考察队发布了初步的考察结果:在宜昌至上海的双程考察中没有发现白鱀豚;长江江豚的数量仅有1 200~1 400头,和10年前相比,数量下降了一半。基于初步的考察结果,中外科考队员一致认为,白鱀豚、长江江豚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的事实,表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已遭受到严重破坏,长江生态与环境不容乐观。这次科学考察虽然只有38天,但是无论是考察方法的先进性,还是考察队员专业素质之高和野外工作经验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从制定计划、资金筹措和人员组织,一直到最后的初步考察结果发布历时近2年。本文将对这次长江淡水豚考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白鱀豚的生存状况和今后的保护方向作一较全面介绍。
    科学人物
    享誉国际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
    张维
    2007, 29(2):  119-123. 
    摘要 ( 1505 )   PDF (334KB) ( 10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张香桐院士,是我国对神经生理贡献最大,最负国际盛誉的神经生理学家之一。他是神经元树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驱者,在机体各部位的肌肉在猴运动皮层的定位研究、肌肉传入神经纤维分类、视觉研究、针刺镇痛神经机制的研究等方面有重要建树,对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1989年出版的《神经科学百科全书》中,张香桐被列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间对神经科学进展有贡献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