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25
    特约专稿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咨询项目组
    2010, 32(1):  1-3. 
    摘要 ( 1330 )   PDF (570KB) ( 10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极为敏感。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冻土退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着该区域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在多年连续观测、考察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冰川湖、泥石流滑坡、冻土退化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及进行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示范的对策。
    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对河水径流的影响
    姚檀栋;姚治君
    2010, 32(1):  4-8. 
    摘要 ( 1399 )   PDF (1046KB) ( 7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发育着36 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49 873.44 km2,冰储量4 561 km3,分别占中国冰川总条数的79.5%,冰川总面积的84%和冰储量的81.6%。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得大多数冰川处于退缩趋势。20世纪上半叶是冰川前进期或由前进期转为后退的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冰川出现大规模退缩,但并未形成冰川全面退缩;60年代末至70年代,许多冰川曾出现前进或前进迹象,前进冰川的比例增大,退缩冰川的退缩幅度减小; 80年代以来,冰川后退重新加剧;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强烈。现在虽仍有个别冰川在前进,但高原冰川基本上转入全面退缩状态,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青藏高原哺育了亚洲的十多条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七条最重要的河流。近数十年来,在全球变暖和冰川退缩加快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七大江河径流量亦呈现出不稳定的变化。从趋势上看,短期内冰川退缩将使河流水量呈增加态势,但亦会加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或河段的不稳定性;而随着冰川的持续退缩,冰川融水将锐减,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特别中小支流将面临逐渐干涸的威胁。
    专题综述
    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公路重点路段的冻土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赵林 程国栋 俞祁浩 李元寿
    2010, 32(1):  9-12. 
    摘要 ( 1108 )   PDF (1470KB) ( 8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公路穿越720余公里的多年冻土分布区,发育着基本稳定、准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四种类型的多年冻土。自1985年,伴随着青藏公路黑色沥青路面铺设的全面完成,由于多年冻土退化导致的冻土路基病害一直困扰着青藏公路的正常使用,不同地段历经了3到5次不等的整治工程。各种模拟结果及预测显示,未来50年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可能上升2.2~2.6 ℃,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将进一步退化。稳定性路段将大幅度减少,而不稳定路段将显著增加,将为青藏公路的正常营运带来新的冻害问题。笔者基于过去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考虑未来多年冻土退化的背景下,针对不同路段提出了初步的路基处理措施,为相关部门在进行青藏公路的冻害治理方面提供参考。  
    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科学考察与监测
    康世昌 张强弓
    2010, 32(1):  13-18. 
    摘要 ( 1171 )   PDF (1040KB) ( 10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效应,以及高原上相对稀少的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引发了科学界对其大气环境研究的浓厚兴趣。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科学考察起步较晚,主要还集中在珠峰等关键地区。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在瓦里关、纳木错、珠峰等地设立了台站,并在拉萨等城市开展了大气环境常规监测。目前,已经在温室气体监测,大气沙尘传输,臭氧低谷,气溶胶污染物化学及传输,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和室内空气污染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科学研究的深入持续开展,将为了解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深入研究大气环境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西藏泥石流滑坡监测与防治
    崔鹏 陈晓清 程尊兰 陈宁生 党超
    2010, 32(1):  19-25. 
    摘要 ( 1248 )   PDF (1107KB) ( 10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藏自治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地质构造强烈,地形高差巨大,具有高寒气候和河谷区高强度降水,为泥石流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泥石流、滑坡分布广、类型多、灾害重。主要发育冰川消融型泥石流、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和冻融型泥石流、残坡积层土质滑坡、基岩顺层推移式滑坡、复活老滑坡等。泥石流、滑坡的空间分布特点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在地震活动带成群分布、在深切割的高山峡谷地区带状间断分布、沿交通干线成线状密集分布、依照海拔高度发育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和滑坡。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在城镇和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场地附近,灾害活跃,危害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选择川藏公路帕隆藏布路段和中尼公路聂友段为典型路段,提出了干线公路泥石流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筛选出26处需要治理的城镇,以聂拉木县城泥石流灾害综合防治为例,提出包括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和临灾预案等的综合减灾措施。
    科技进展
    中医五脏供能物质和能流变化的动力学特征*
    张启明 王永炎
    2010, 32(1):  26-32. 
    摘要 ( 10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介绍一种体现人与自然环境交融且能定量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机制的人体结构。方法:依据中医五脏的生克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基于新陈代谢的统计数据,数值仿真五脏供能物质和能流的季节性变化,并与中国气候的变化规律做了比较。结果:脾、肺、肾、肝、心五脏的供能物质的波峰分别位于公历的7月、10月、1月、4月和7月,能流的波峰延迟1/4年。在由供能物质和能流张成的相平面上,轨线不断重复但从不真正重复。结论:中医认识的人体结构是以供能物质和能流为实体媒介的五脏生克关系结构。这种结构使得供能物质和能流的变化与中国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同样的动力学特征。对供能物质和能流的定量检测可能是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机制的新方法。
    动物化学通讯及其功能与机制*
    刘定震 田红
    2010, 32(1):  33-39. 
    摘要 ( 10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通讯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维系社会等级,传递发情信息,个体识别、亲缘识别等具有重要作用。自第一种外激素被发现,迄今已经整整50年,有关化学通讯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回顾了化学通讯的研究进展,对外激素的化学组成和释放、其感受机制、功能和生理及遗传调节等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光纤技术在防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唐璜 赵栋 章骅 贾波
    2010, 32(1):  40-45. 
    摘要 ( 9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提出基于光纤语音探测技术,构建防空声探测系统,并通过既有的通讯光缆网络组网形成广域的防空声探测体系。通过实验验证了单个防空声探测系统的探测性能,并探讨了通过通讯光缆组网形成的多点(两点)声探测体系的可行性。
    自然科学史
    蛋白质分子α螺旋结构的发现
    向义和
    2010, 32(1):  46-53. 
    摘要 ( 1076 )   PDF (1447KB) ( 10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具体介绍了蛋白质分子α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鲍林是怎样在了解蛋白质组成和X射线研究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从结构化学的角度认识到在蛋白质中氢键的性质和作用,揭示了肽基的刚性平面性质,从而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结构的。
    科学时评
    科研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许涵
    2010, 32(1):  54-58. 
    摘要 ( 807 )   PDF (934KB) ( 8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人物